close
DRGs(Diagnosis Related Groups)是使用樹狀分類法,依照國際疾病分類基礎,使用診斷、處置、病人狀況等資訊做分類。
一般常見為大項25個MDC,小項499個DRG;在台灣,大項依舊是25個MDC,但在DRG,則依國民健康保險局定義而有不同,在民國9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項目共1017項DRG,其中有56個DRG是由原本其中12個DRG中分支而來。
DRG的好處是什麼?
DRG的目標在於節省費用、制定相同療程。讓醫院可以減少不適的醫療行為,保障病患權益,降低醫療院所開銷。
1.減少醫療費用。
2.降低住院日數。
3.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行為。
4.提升醫院病床的周轉率。
5.加強醫療品質管控。
DRG和臨床路徑有什麼關係?
說是有關係,也可以說是沒關係。只是重點在於精神是一樣的。
DRG的制定方法,其實和臨床路行的制定方法雷同,只差在制定的重點不同而已。臨床路行是單純針對醫療行為去制定,但DRG是針對醫療費用去制定。兩個都是使用診斷、處置、病患狀況等資訊為基底來制定。
一般人能否推測住院一次應該花多少錢或做了哪些不該做的處置嗎?
答案:否。醫療行為會因科技的進步而有不同,這時醫療費用也會因此不同,越新、越好的醫療處置是越貴的,越舊、越差的則是相反,且其費用相差有如雲泥至於病患會得到哪一種醫療,則是得看病患口袋裡的鈔票雄厚程度了。
病患唯一能做的,只能在就醫前,或是前醫時,向醫師詢問醫療過程中所要的資訊。
健保局施行這個政策,對外公開的目的是指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(減少浪費)」、「改善病人照護品質與療效(臨床路徑)」;但其最終目標,只是在於減少健保局對外公佈的財政赤字罷了。在台灣健保局的規定下,可能發生因該病患的費用已超過該疾病的費用上限,使得醫院為避免虧損,做出提前讓病患出院轉用門診醫療,或是將部份醫療費用移至自費讓病患自行負擔的行為。
一般常見為大項25個MDC,小項499個DRG;在台灣,大項依舊是25個MDC,但在DRG,則依國民健康保險局定義而有不同,在民國99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項目共1017項DRG,其中有56個DRG是由原本其中12個DRG中分支而來。
DRG的好處是什麼?
DRG的目標在於節省費用、制定相同療程。讓醫院可以減少不適的醫療行為,保障病患權益,降低醫療院所開銷。
1.減少醫療費用。
2.降低住院日數。
3.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行為。
4.提升醫院病床的周轉率。
5.加強醫療品質管控。
DRG和臨床路徑有什麼關係?
說是有關係,也可以說是沒關係。只是重點在於精神是一樣的。
DRG的制定方法,其實和臨床路行的制定方法雷同,只差在制定的重點不同而已。臨床路行是單純針對醫療行為去制定,但DRG是針對醫療費用去制定。兩個都是使用診斷、處置、病患狀況等資訊為基底來制定。
一般人能否推測住院一次應該花多少錢或做了哪些不該做的處置嗎?
答案:否。醫療行為會因科技的進步而有不同,這時醫療費用也會因此不同,越新、越好的醫療處置是越貴的,越舊、越差的則是相反,且其費用相差有如雲泥至於病患會得到哪一種醫療,則是得看病患口袋裡的鈔票雄厚程度了。
病患唯一能做的,只能在就醫前,或是前醫時,向醫師詢問醫療過程中所要的資訊。
健保局施行這個政策,對外公開的目的是指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(減少浪費)」、「改善病人照護品質與療效(臨床路徑)」;但其最終目標,只是在於減少健保局對外公佈的財政赤字罷了。在台灣健保局的規定下,可能發生因該病患的費用已超過該疾病的費用上限,使得醫院為避免虧損,做出提前讓病患出院轉用門診醫療,或是將部份醫療費用移至自費讓病患自行負擔的行為。
全站熱搜